•  

互联网时代,信息共享,共创辉煌!

政府信息公开网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康养蓝皮书》发布康养10强市 打造“宜养、宜
  •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党群机构
  • 教学院部
  • 校务公开
  • 学术活动
  • 阳光服务
  • 校园风光
  • 全面教育
协会动态

最新新闻

  • 云南第一家人际与情感问题,心理研究与咨询机...
  • 顶级名校齐发OFFER,青岛墨尔文申请季再放大招!...
  • 河北师范大学与腾讯云达成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 超七成大学生起床困难 高校教师:鼓励同学彼此...
  • 好未来白云峰:面向未来的教育,科技是核心支...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肥胖、视力不良检出率双上...
  • 孩子送入国际学校 需要家长做何转变...
  • 郑州市郑东新区仁扬幼儿园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 2019新浪教育盛典候选机构:星火英语...
  • 免费报名:“鸡娃”也讲方法 这一步不做好满盘...
  • 解决上学难 陕西推进学校幼儿园布局优化调整和...
  • 第五届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北邮...
  • 用“好课”的思想光芒滋养更多青少年...
  • 希望工程三十而立...
  • 一所城市小学的乡村情怀...
  • 蜻蜓FM"KID INSIDE"儿童智能硬件内容服务再...
首页 > 全面教育

《康养蓝皮书》发布康养10强市 打造“宜养、宜

发布日期:2019-11-16 11:22:02
五月四房

  《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8)》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该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康养蓝皮书。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为首的调研团队综合康养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康养产业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指标,在市级层面上推选出2018年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强地级市。这十强地级市不仅在康养环境、康养资源上条件优越,而且具有强大的政策支撑,康养产业发展迅速,具有全国地级市康养发展水平的代表性。

  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组织行业专家、何莽副院长担任主编的《康养蓝皮书》团队实地调研根据地域特点,康养环境、康养资源、康养设施和康养声誉四大要素评出全国康养10强市(地级),分别是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广东省珠海市、四川省攀枝花市、贵州省六盘水市、四川省广元市、山东省烟台市、贵州省遵义市、浙江省丽水市。海南、河北、广东、四川、贵州、山东、浙江七省入选,海南、四川、贵州三省各有两席。广东、河北、山东、浙江四省各有一个市进入榜单。

  《康养蓝皮书》表示,“康养+特色资源”模式百花齐放。攀枝花市与六盘水市以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核心资源发展生态康养。攀枝花市提出六度理论(温度、高度、湿度、洁净度、绿化度、优产度)作为支撑发展阳光康养产业,六盘水市大力宣传“凉都”这一城市名片,以凉爽的天气加清新的空气为核心资源。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环境,南方地区候鸟型康养产业潜力巨大。海南三亚市、海口市,四川攀枝花市都是国内闻名的冬季康养休养旅游胜地,贵州六盘水市则是夏季避暑的康养胜地。康养10强市拥有广阔的候鸟式养老、养生、度假市场,在未来康养需求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下,它们将具备巨大的康养业发展潜力。

  一、中国康养十强靠什么入选

  海南省海口市:医疗康养发展迅速,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并结合传统中医药理疗方法,打造国际医疗康养中心。

  海南省三亚市:康养资源丰富,大健康产业、森林康养旅游、运动休闲旅游等多种康养业态齐发展续表康养10强市康养业发展优势。

  河北省秦皇岛市:生命健康制造业、疗养休闲旅游高度发展,形成“药、医、养、游”大健康产业链,培育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广东省珠海市: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大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以及养生产业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重点推动高端医疗技术的发展,引进医疗康养中心,促进医养融合。

  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展特色阳光康养产业,依托优越的康养环境,深入发展候鸟型养老、运动康复市场,打造攀枝花冬季康养胜地的品牌形象。

  贵州省六盘水市:“凉都”品牌深入人心,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夏季康养旅游,森林康养、中药康养等业态蓬勃发展;养老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候鸟式养老带动康体养老机构迅速发展。

  四川省广元市:以康养为主题,打造绿色生态康养全产业链,建设涵盖养老、养生、中医药、旅游的康养产业示范园区。

  山东省烟台市:康养+养老模式发展领先,养老机构北部推行“大养老+小医疗”模式,全市推行“互联网+养老”的远程医养服务,建设更高效的医养体系。

  贵州省遵义市:重点发展银发健康产业以及养老服务业,打造多个医疗康养中心、医疗休养小镇、康养示范基地,推动养老机构合理布局,打响“康养胜地”品牌。

  浙江省丽水市:森林康养成为其生态康养旅游的主导模式,探索林旅融合模式,创新推动森林高端康养基地建设资料。

  全国康养十强

  二、环境、资源、设施及声誉的康养四大指标

  何莽团队选取康养环境、康养资源、康养设施、康养声誉等四大指标进行研究,希望能更准确地把握地区的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了解全国康养发展状况,有利于推动当地康养产业发展,打造“宜养、宜居、宜人”的康养目的地。

  四大要素虽分指不同领域,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如果一个地区在气温、降水等自然环境方面适合人类居住、休闲,则在这样优越的大环境下,此地区各种康养资源、物产资源的发展将会更有利于人类的生活与健康;与此同时,在多种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产资源、林草资源、水资源等康养资源的调节作用下,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宜居宜养程度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康养环境与康养资源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康养设施与康养政策是人为方面的建设,康养政策对康养设施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以康养为主要方向的上层设计能够引导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关注康养,推动康养设施更大规模更多样化地发展。

  此外,康养政策同时对康养资源的开发起着重要的引导支持作用,科学的政策能够推动地区对康养资源进行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对地区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时间维度来看,康养环境是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是一个地区最难短期改变的要素,而康养资源相比于环境的改变相对容易一些,康养设施则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本投入等方法在短期内提升。

  1、第一大要素是康养环境

  康养环境是考虑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康养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以及政策环境。自然环境的主要体现是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是对一个地方气候生态资源综合禀赋的科学认定,也是挖掘康养生态潜力和价值的重要载体。一般而言,年均气温20℃左右,温差较小的地区最适宜人类居住。此外,随着雾霾天加重城市污染现象引发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空气质量也逐渐成为衡量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有:空气优良天数、区域洁净度、严重污染天数。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样重要,如孝文化、对老人友好度、养生文化、居民友好情况(包括治安、犯罪率、纠纷、事故冲突等)、康养相关的主题节事活动等,这些都对人们身心健康和扩展生活的丰富度产生重要影响。而从区域长远的发展来看,政策环境,即当地出台的康养相关政策情况,对康养支持力度等也同样值得关注。

  2、第二大要素是康养资源

  康养资源主要包括物产资源、林草资源和水资源。从物产资源来看,农产品丰富度及优度(国家地标产品数量)、适宜康养物产数量及优度均被纳入考虑范畴,而营养丰富的食物亦可作为饮食养生的重要因素。林草资源主要是指森林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林草资源越丰富,负氧离子含量越高,越有益于人类的健康长寿。水资源主要包括水质情况以及其他可用于水资源开发的康养资源,如海洋、温泉、湖泊等资源。

  3、第三大要素是康养设施

  与环境和资源指标不同,康养设施是在康养资源和环境基础上,通过完善医疗设施、疗养服务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康养配套设施建设而成的,康养基地数量及容量、康养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水平也是评价一个地区康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具备较好医疗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地区,往往能够容纳更多的康养者,给予他们更好的康养体验,也就意味着具有较强的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第四大要素是康养声誉

  包括区域长寿情况以及一些健康荣誉状况。如长寿之乡具有百岁以上老人数占比高、平均预期寿命长等显著因素,通常意味着其具有较强的康养水平。而健康荣誉情况是区域发展的金名片,也是其发展水平的象征,如卫生县域、园林县域、全国环境质量优秀示范县等。

  图/文:冯宜宝、何莽

相关链接
 
丹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国养老金     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     四川政府采购     沈阳市卫生局     南京教育网     恩施市崔家坝镇人民政府     江苏省常熟市花溪小学     奉化市城北中学     内乡教研网     德州市石芦街小学     荆州中考招生网     天域幼儿园     松滋实验初中     德州幼儿师范学校     上海市陆行中学北校     大丰市飞达路初级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处     尤溪实验小学     石家庄职工大学     井冈山革命传统学院     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幼儿园     汕头市长厦小学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网站     广东北江中学信息网     福州屏东中学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卫生学校     江西省教研网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大埔虎山中学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logo_home